高一飞: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方案使用超融合云底座统一平台,可实现资源敏捷发布与运维监控,可将私有云、托管云、混合云融合为同一套软件架构,提供统一的体验与运维管理。
紧跟国家能源、环保、科技和产业政策指引,洁能电厂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电力企业深度融合,智慧电厂建设提档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该智慧电厂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为一体,通过生产、设备、经营、安全四位一体智能化改造,覆盖生产管理、缺陷管理、两票管理、设备管理、生产实时、移动APP等各环节生产经营的智慧业务管理,打通全部流程,将零散化、碎片化的业务整合,各系统既能独立分析也能数据互通,具备强大的平台功能延伸能力。接下来,洁能电厂还将不断进行功能的研发和软硬件投入,更大限度发挥智慧电厂平台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科技手段达到更安全、更高效、用人更少、更绿色、更盈利的智能化生产运营,全面提升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成为双碳时代智慧电厂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如未及时进行隐患排查任务时,系统将推送预警提示到个人手机APP上,实现全员隐患排查任务推送和执行情况跟踪监督,解决了线下全员参与难、员工脱岗、漏检等日常安全管理难点、痛点问题,确保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地实施。时代在呼唤质变,而智是实现质的最佳路径。图上数据为模拟演示电厂工作人员进入这个系统后,就能知道今天的风险点在什么地方,预控有什么措施。围绕重要系统和设备的健康状况,融合AI数据分析技术、生产机理,同时挖掘、分析设备历史运行中的异常状态,并将异常状态特征与现场处置经验结合,实现一站式辅助决策,提前预判故障,精细化预警、自动监盘、快速定位、辅助分析、自适应更新,为电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全面提高运行智能化水平。一旦发生异常,将第一时间提示异常警告并进行自动控制处理,极大提升了电厂安全管理水平。
图上数据为模拟演示双重预防管控系统是电厂实现智能安全管理的幕后英雄,严格把控好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这是洁能电厂智慧安防系统中人员异常行为、违章自动识别的日常一幕。全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6226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45小时。
其中,华北送华东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5%。② 发电量指标数据(除风电外)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西南送华东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核电474亿元,同比增长19.9%。
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17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10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8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华中送华东25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7%。
注释:① 从2018年5月份开始,三次产业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修订的通知》(国统设管函〔2018〕74号)调整,为保证数据可比,同期数据根据新标准重新进行了分类。华中送华东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5.7%。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817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0小时。10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
并网太阳能发电2.2亿千瓦。1-10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46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分省份看,全国有15个省份的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安徽超过4000小时。宁夏送出电量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四、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情况1-10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64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火电13.1亿千瓦,其中,燃煤发电11.1亿千瓦,燃气发电11053万千瓦。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7.8%。水电3.6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2亿千瓦。
华中送南方1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1%。其中,内蒙古送出电量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川、青海、重庆、河南、宁夏、湖北、陕西、安徽、河北、甘肃、山西、内蒙古和云南等13个省份火电利用小时同比增加,其中四川、青海、重庆、河南、宁夏、湖北和陕西增加超过200小时。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2亿千瓦,同比增长15.6%,占总装机容量的48.9%,占比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各省送出电量合计147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宁夏送出电量8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4%。
陕西送出电量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六、电力投资完成情况1-10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607亿元,同比增长27.0%。
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其他行业负增长,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降幅超过5%。其中,内蒙古送出电量2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619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52小时,其中,燃煤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72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2小时,燃气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9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64小时。在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10个省份中,除广西、福建、云南和广东外,其他省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均同比降低,其中,湖北和青海降低超过700小时,四川和贵州降低超过200小时。
全国制造业用电量351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五、新增装机情况1-10月份,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2796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2252万千瓦。10月份,全国各省送出电量合计15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用电量110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
云南送出电量16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福建电力率先推动网络化调度建设,建成闽电调度APP,实现传统电话联系向线上网络互动转型,构建智能成票、网络交互、数字防误于一体的O2O(线上下令与线下操作相结合)配网移动作业新模式,调度台进入无声调度时代,与现场业务沟通时长缩减90%。
作业模式优化、技术装备升级,一项项试点工程,一次次创新突破,不同维度的独特标识记录下配网调度的非凡十年。同时,打破多专业间系统壁垒,建立在线化的图模维护流程,有效杜绝前清后乱。
配调广度开展集群化调度,从各自为战到全区联合。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构建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管理体系。
配调高度高屋建瓴,举旗定向。目前调度系统接入1361万只HPLC电表实时停复电数据,覆盖10.8万个台区,低压用户故障停电主动工单每月超万单,做到先用户报修而行,提升客户用电的获得感、满足感。十年来,福建电力打造配网全研判、全遥控智能化处置体系,在用户报修前提前感知停电范围,主动研判故障区间,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处置策略,大大提升故障处置效率。配调速度故障快速处置,从被动抢修到主动研判。
通过打破地域壁垒,将2至3家县、配调结对形成联合调控中心,以集群化作战模式,共同应对灾害应急处置,优化整合人力资源,提升了调度台在应急情况下的承载力和抢修效率。延伸调度深度,从中压调度到中低压一体化调度。
通讯员:殷自力、梁芙蓉久久为功磨一剑,一张蓝图绘到底。配调精度精益管理,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电子化调度。
2021年配网故障主动感知时长小于5分钟,全省配变故障平均复电时长1.72小时,同比压降11%。配调深度延伸管理深度,从各自为政到统一管理。